随着2015年广州多数区市两会相继落幕,十件民生实事、三公经费预算、来年发展目标等重要内容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那么,各区市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各区市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通过高频词的变化,看看各区市政府施政思路中的变与不变。
新快报记者近日盘点各区市近5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黄埔区、花都区和萝岗区未公布2015年报告,此处只选取了2011年至2014年的报告)发现,“发展”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其出现频率也下降得最快。
“创新”和“科技”萝岗说得最多
●看创新
创新性城市是创新性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构想,科技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维度。
据新快报记者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和“科技”两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萝岗区,分别为168次和109次;在2011年提及次数最多为68次,近几年则有所下降。在创新领域方面,该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创新”的表述就有知识城、企业孵化基地、示范区、金融、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科技”则涉及研发投入、科普、获奖和金融等领域。
对比之下,增城市和黄埔区在这两个方面则比较“寡言”。这两个区市提及“创新”分别55次和52次;提及“科技”24次和29次。
最少的那一年,这两个关键词在上述两区市的报告中出现次数不超过5次。
番禺爱提“民生” 最高一年36次
●话民生
10年前,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建设“服务型政府”,广州市也早在2004年就出现了这种说法,而且历年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有提及。
而据新快报记者统计,各区市近5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服务”次数最多的是番禺区,其次是海珠区,均超过了400次。以番禺区为例,其在2011年提及117次,在各区市中最多;今年的报告中提及98次,包括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格化、公共事务、信息化产品等,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公共、医疗服务。天河区的“服务”则最少,共165次,“垫底”。
和“服务”相似的关键词还有“民生”。近10年来,“民生”一词在政府公文和工作中越来越常见,多数区市还在2012年增设了“十大民生实事”的固定形式。其中,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在“民生”方面花费的篇幅最多,5年来共111次 ,远超排在第二的海珠区(71次);在今年报告中,番禺区的“民生”达到峰值,共出现36次,最常出现的是民生卡和民生工程等。
对比之下,黄埔区只有27次“民生”,虽然逐年在增加,次数最多的去年也只有9次;大多是“民生福祉”、“改善民生”等较宏观的表达,具体信息较少。
“发展”和“服务”最受区市青睐
●说变化
除了梳理各区市的数据外,新快报记者还对关键词每年出现的总次数进行归纳,尝试理解各区市政府工作的共同特点和变化。
从收集的数据看,“发展”和“服务”两个关键词出现频率特别高,近5年来在各区市报告中共出现了3746次和3504次;第三是“产业”,为2110次。对比之下,“科技”、“民生”则“不受宠”,分别只有642次、658次。
此外,“改革”虽然频率不很高,但有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88次增长至近两年的200多次。
相比之下,“发展”和“生态”有明显下降趋势。“发展”2011年出现了1246次,目前不到500次,降幅高达约62%。“生态”也以每年10次至30次的速度下跌,天河区今年的报告甚至没有提及“生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