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水文监测点全被淹了。但我们的人还都在监测点守着。进不去人的,就在水边吃住,看守着仪器和随时变化的监测数据。”市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负责人虽然对自己的同事有些心疼,仍乐呵地说:“没事儿,我们这50多人都挺得住。”
采集数据一刻不停
“我回来了!”一位衬衫半敞的黑脸汉子快步走进水文监测室,直奔显示水位的电脑问:“水位咋样了?涨了多少?”
进来的是共产党员王东升,他是水文站资格最老、经验最丰富的水文专家。如不介绍,记者还以为他是位渔民。看他进屋就不断询问防汛最新情况的精神头,让人很难想到,这位入夏以来血压和血糖就和水位一直居高不下的老工程师,每天天还没亮就往双城三家子水文站赶,现场指导当地如何监测水位、报告险情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
自8月18日松花江接近警戒水位以来,作为共产党员的王东升和同事们就一刻不停地在江上漂着、岸上巡着。白天在水中采集一组组水文数据,晚上把数据分析整理出来上报,有险情则随时上堤巡查。
带上铺盖驻守“孤岛”
松花江正中央的阳明滩水文观测站被淹快一周了。5天前,共产党员、水文观测员倪林把铺盖一卷,搬上了观测站旁边支在水面上的设备室。
水太大,观测站里的水电不久就停了,手机也没了信号。63岁的倪林除了定时观测水位和设备运转情况,就是望着周围无边无际的江面判断水势。
24日,一直和倪林联系不上的老伴心急火燎地赶到水文站打听。听说倪林没事后,悄悄走了。她和家里人赶到阳明滩大桥,对着水面上“漂”着的孤独的小房喊:“老倪!”
倪林划着舢板,把老伴接到“孤岛”,开始了两个人的孤岛生活。“我在这里陪他唠唠嗑,我俩都踏实。”老伴说。
25日,访问“孤岛”的记者接踵而来,倪林很不适应:“1979年来到水文站,2005年就开始住在这岛上,水大水小都得守在这儿,水大了更是一刻不能离,有啥可采访的呢?”
哪缺人手随时顶上
59岁的陈立斌驾驶冲锋舟的神态和在岸上说笑时判若两人。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浪花的形状。冲锋舟马力不大,在激流中有些不听使唤,他不时地小心绕过江面漂浮过来的障碍物和一个个水下暗流。陈立斌刚刚做过手术,听说抗洪需要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他立刻上岗,白天黑夜拉着专家和仪器在水上勘测,10多天没回家了。
同样很久没回家的共产党员、水文站后勤科长王国忠,不光忙着保障坚守抗洪一线几十人的各种补给,自己也成了随时的“补给”,船上缺水手了,他当水手;缺轮机长了,他就守在机舱旁;需要监测员时,他又扛起仪器,水上陆地干起检测员的活。
“对水文站的人来说,无论泡在水里定点监测,还是扛着仪器探查堤坝的安全性,都是集体的活儿,分不开的。和江水过招,绝对不能输。”王国忠憨憨地说。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